家計會統計及資訊科技經理陳慶燊先生表示,家計會自1981年起每五年進行一次「青少年與性研究」,監測本港青少年有關性方面的知識、態度、與及行為上的轉變趨勢。是項研究為該系列的第九次,其中的中學生調查於去年五月至七月期間,成功訪問了共8,343名中一至中六學生,包括3,713名女生及4,630名男生。
調查結果
家計會榮譽顧問兼研究小組委員會主席葉兆輝教授,發表是項研究的中學生調查結果重點。
性知識及性教育
是次調查發現,中學生的性知識仍然未如理想。在12題有關成孕、性病及愛滋病感染的性知識題目中,中三至中六生平均只答對8題,與2016年相若;中一至中二生的平均分亦不理想,維持於2016年的5-6分的較低水平。在眾多學生表示有興趣學習的性教育題目中,最受歡迎的,是「拍拖與戀愛」、「青春期」、「安全性行為」、「預防及處理性騷擾」和「性傾向」。
性態度
是次研究發現,中學生對「婚前性行為」及「同居」等行為的接納程度,整體上較以往的調查為高。另一方面,他們對「女性同性戀、男性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 (LGBT) 的接納程度,整體上較2016年顯著地增加,延續過去10年以來的上升趨勢。在中三至中六學生中,接近八成女生及過半數男生,接受女性同性戀、男性同性戀及雙性戀。
性別認同
2021年的調查首次加入有關「性別認同」的問題,有關結果顯示約14%學生對自己的性別認同表示不肯定。有小部分學生表示自己的性別認同與原生性別不同,這情況在女生之間 (4%) 較男生(2%)普遍;在這少數學生中,約23%女生及30%男生曾經考慮變性。
性傾向
至於「性傾向」方面,大多數學生表示自己是「異性戀」;13%女生及5%男生表示自己是「雙性戀」;約2%女生及1%男生表示自己是「泛性戀」(被異性、同性、跨性別等所有性別的人吸引);男女生均有約5%表示自己是「無性戀」(不被異性、同性或任何性別的人吸引),以及約六分一表示不知道。
約會經驗
在過去15年間,有約會經驗的中學生比率整體上下降了,佔少於五分一的中一至中二生,以及約三分一的中三至中六生。這些學生的平均第一次約會年齡,中一至中二生為11歲,中三至中六生為13歲,與過去15年來相若。
在有約會經驗的學生中,超過四成曾與對象有衝突,超過65%曾經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而分手。於約會時曾有衝突的學生中,處理方式大多數是「雙方讓步,提出妥協」,值得關注的是有13%女生及6%男生曾傷害自己或以暴力傷害對方,而男女生均有5%曾辱罵或威嚇對方。
結婚及生育意願
過去10年間,表示將來會結婚或生兒育女的中學生比率有持續下降的趨勢。在2021年,表示將來會結婚的中學生的比率,由2011年的約九成下降至2021年的約八成;表示日後會生育的,女生及男生更分別由2011年的80%及84%,大幅地減少至2021年的55%及70%。
性交經驗
整體來說,在2021年只有1%的中一至中二生,與及在中三至中六生間,有4%女生及6%男生有性交經驗,較2016年的比率為低。有性交經驗的中三至中六生的第一次性交平均年齡,維持在14-15歲。
社交媒體經驗
在社交媒體經驗方面,在2021年,約六成女生及六成半男生曾接觸色情內容,較2016年分別為33%及59%的比率為高;約3%女生及約7%男生曾進行裸聊,較2016年分別為1%及2%的比率為高。曾遭網絡欺凌的學生的比率與2016年相若,維持在約10%。約5%女生及9%男生曾遇到影像性暴力;約17%女生及24%男生曾收到色情文字或影像訊息,5%女生及11%男生曾發送給他人。
HPV疫苗注射
HPV疫苗注射在中一至中六女生間的覆蓋率,由2016年約10%上升至2021年的25% (中一至中二女生為30%,中三至中六女生為20%)。只有1%中一至中六男生接種了這疫苗。
被問及為何沒有接種HPV疫苗,男女生均指出的最普遍的原因為「從未聽聞這疫苗」、「不知道疫苗的作用」、「不知道疫苗的安全性」、「醫護人員沒有建議」及「不知道往哪裡注射疫苗」,男生則多加一項「HPV疫苗與我無關」。
六成女生知道HPV疫苗有助預防子宮頸癌,但只有39%女生及28%男生知道它亦有助預防性病疣,和26%女生知道即使接種了HPV疫苗,仍然需要定期進行子宮頸細胞檢查。
總結及建議
家計會執行總監林慧翔醫生表示,是次調查的結果,點出在學校及家庭中加強推行全面性教育及媒體與資訊素養教育的需要,並應從較低年級開始推行。全面性教育不應止於知識的教授,更應注重培養正面的態度、價值觀,與及生活技能,如批判思考、抉擇能力、溝通技巧、衝突處理和自我管理等,使青少年有足夠能力為自己作出知情和負責任的選擇。全面性教育應涵蓋多元化的課題,包括拍拖戀愛、親密關係、較安全性行為、色情物品、網絡暴力、性別認同、性傾向及性別暴力,並應配合青少年的需要、興趣和心性發展。她補充,以非標籤化和配合青少年的方式推行全面性教育,能有效地協助他們裝備所需的能力,去建立健康的關係,學習自愛、尊重他人的意願以及明白人際間的界線。
林醫生對於社交媒體對成長中的青少年的影響,特別表示關注,並強調媒體與資訊素養教育的重要性。在社交媒體上充斥着不實的性資訊,以及形形色色與性相關的潛在行為風險,導致中學生缺乏正確的性知識,接觸色情內容、接收或傳送色情文字及影像訊息、裸聊及遇到影像性暴力增多。過去兩年間,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及社交距離措施下,青少年上網的時間長了,令這些情況加劇。教育工作者及家長應與時並進,增加對社交媒體的認識,與青少年更有效地溝通,幫助他們建立所需的知識和生活技能,作出健康的抉擇,以避免網絡上的危機。
林醫生表示,政府自2019/20學年開始,透過「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向全港小學五、六年級女生提供HPV疫苗注射,但疫苗在中學女生間的覆蓋率仍然未如理想,相信主要是因為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之下,公眾人士害怕病毒感染而避免外出前往診所,學校暫停實體課,疫情高峰期集中抗疫工作,對HPV疫苗注射的安排有一定影響。她呼籲家長和學校鼓勵青少年,儘快按照所建議的時間表,接種或補打HPV疫苗。她建議男童和女童都應接種,因為人類乳頭瘤病毒 (HPV) 除了可以引致女性子宮頸癌,亦會不論性別地引致其他與HPV相關的癌症及性病疣。她提醒道,在孩童9至14歲間、未曾有性經驗時注射HPV疫苗最為有效。
註:有關研究結果圖表簡報可於 https://www.famplan.org.hk/files/media/press-release/2022/2021YSS_Chi.pdf 下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