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身兼多職 疫情中多方面受到較大影響
「家庭開心指數」調查的研究團隊於3月21日至4月3日期間,收集了1,633份網上問卷。團隊透過贈送湯和飲品現金券以鼓勵人群參與問卷調查。
疫情爆發高峰期使家庭快樂感下挫
機構於2021年4月至6月在香港亦進行了同類型研究,比較兩年的數據。本年度問卷收集期間為變種病毒Omicron在香港擴散的高峰期,而2021年的問題收集期為疫情第四波尾聲。東華學院護理學院教授,副院長(研究)林清教授指出,由於兩年的問卷收集期的疫情狀態大不相同,今年市民在為疫情高峰時感到不安和惶恐,而上年市民處於疫情尾聲感到放鬆,所以今年的家庭和個人快樂指數下降相當合理。
1/5香港家庭不快樂
值得關注從「家庭開心指數」和「個人開心指數」的數據反映出,雖然指數比去年明顯下跌,4/5的家庭仍然處於快樂水平,1/5的家庭則表示不快樂,而香港有1/4市民處於不開心狀態,相等於百多萬市民或有受到心理困擾。而疫情爆發,明顯減低了家庭和個人的開心感。香港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本科生課程)石丹理教授指出,控制疫情極為重要,個人亦可提醒自己去為家人抗疫。
石丹理教授:充足相處時間為雙刃劍
今年研究發現,香港家庭的相處時間明顯比去年提升,但家庭成員感激對方為家庭的付出則明顯下降。家庭的相處融洽與否,取決於溝通內容,和分擔家庭事務的平衡。石教授建議大家多互相支持,以提高「家庭團結度」令家庭快樂,亦要繼續使用「五種愛的語言」。
港人在各指標中經濟表現較差
「家庭資源」指標為今年新加入項目,以了解家庭心理資本和家庭收入。數據顯示,家庭心理資本得分較高(平均分是7.3分至7.8分),但在家庭收入中得分則在7.1至7.2分內。另外,平均亦有一半受訪者在疫情中感到經濟困難(平均分是5.1至5.2分),唯疫情下的心理質素和整體情況則受到較大影響(平均分是5.5分至6.1分)。
港人心理健康比身體健康表現遜色
研究團隊亦為家庭身體健康以及家庭心理健康作比較,發現家庭的精神健康狀態明顯較差,反映精神質素較身體健康受壓。林教授指出這反映了疫情影響市民的精神健康遠多於身體,而石教授則呼籲大家要正確認識精神健康。
家庭快樂和個人快樂互相影響
林清教授指出,「個人開心指數」對家庭快樂影響最強,而個人內在心理資本(「關愛」、「智慧」、「堅毅」及「行動」)是最影響個人快樂的。市民可多留意個人情緒,在心理資本層面改善自己,去提升個人和家庭的快樂感。同時,石丹理教授亦指出家庭快樂影響個人快樂,特別是於疫情期間,如家人生病,對個人亦有自身影響。另外,「家庭團結」和「家庭資源」表現,整體疫情影響則輕微地影響家庭開心指數。今年研究亦發現,家人身體健康亦直接影響家庭開心指數。
女性比男性活得開心
數據顯示,女性在「五種愛的語言」和「家庭團結」數據上明顯比男性表現較高。但男性認為「疫情對家庭的影響」較大,或與長時間留在家中有關。
為人父母最開心,已婚群組其次
研究顯示,父母身份和已婚的群組的家庭開心指數、個人開心指數、心理資本、五種愛的語言的表現、家庭團結和家庭資源各表現都較其他問卷受訪者優勝。而父親比母親表現較理想,母親受到明顯大的經濟困難和疫情影響。石教授解釋,母親較常買菜,處理家庭開支,會較父親從日常生活細節中感到經濟困難,建議父親多加關心,共同處理。至於已婚群組比單身和交往中的人士開心,石教授指很多其他國家的研究也有類似的發現:婚姻是一項保護因素。
基層家庭從心理層面提升快樂感
是次研究亦發現,收入對家庭快樂呈正向關係,高收入群組在各方面表現都較為理想。石教授認為基層家庭仍可變得更快樂‥珍惜關係,強化心理資本,多溝通,互相關心和支持。社會各界如非牟利機構亦能著手處理,幫助有需要的群組令精神更健康,個人和家庭更快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